财政部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与基建等领域相关!
发布时间:2025-1-10
1-10,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2022年特别国债发【fā】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指出,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面值为7500亿元。
2020年,我国曾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而基于经济下行压力和基层财政面临的困难,业界曾有过【guò】对于今年发行特【tè】别国债的讨论。临近年底,财政部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引发【fā】广泛关注。
央行助力本次特别国债定向发行
与一般国债相比,特别国债的特别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特别国债是在特殊时期针对特定用途发行的,并非常规的财政工具,属于应急性措施;二是特别国债纳入中央财政国债余额管理,不列入财政赤字,其收支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yù】算。三是特别国债的资金用途并没有统一的明确限定,而是根据发行时的实际政策需要作特殊安排,资金用途更为灵活;四【sì】是发行特别国债只需人大常委会审议【yì】,发行审批机制较【jiào】为灵活。这些特点决定了特别国债成为特殊时期财政开源的重要手段,在必要时启动【dòng】发行完全具备可操作性。
相关专家认为,特别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境内相关银行进行定向发行,央行将面向有关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近期央行可能会通过加大7天逆回购操作量、开展14天逆回购或进行定向MLF(中期借贷便利)等操作向相关银行投放价格相对优惠的基础货币,提【tí】高其购债积极性。此【cǐ】次特别国【guó】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从目前国债收益率曲线来看,预计票面利率可能会在2.90%左右。
2023年财政政策或持续积极,仍有可能发行特别国债
专家指出,今年末与明年,国外局势复杂多变等因【yīn】素将可能持续影响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后续财政政策对民生、基建、企业纾困等方【fāng】面的支持力度需【xū】要保持较高强度,这对财政资金形成较大需求。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明年将更需要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发行特别国债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的持续性。
当前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和宏观杠杆水平仍处在良好状【zhuàng】态,尤其是中央政府杠杆率维持在20.6%的较低水平,继续推行较有力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可靠的基础和条件。与2020年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guó】债相比,此次7500亿元特别国债规模仍然【rán】不小,预计会较大程度上缓解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资金紧张问题。
此次特别国债可能会大部分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地方政府保持较大的支出强度与较快的支出进【jìn】度,着力扩大内需,尤其是要重点支持基建等重点建【jiàn】设项目、制造业、居民消费【fèi】、医疗就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加快经济的企稳回升;部分资金可能还会用于支持疫苗研发与推广、核酸检测、人员隔离与治疗等相关防疫工作。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2023年预计财政维持积极基调不变,中央【yāng】或将打开赤字空间,地方债务压力掣肘加杠杆空间,发力或向【xiàng】需求侧与居民端集中,基建稳增长仍需依赖准财政资金。
在债务压力上,高瑞东认为,在地方债务扩张约束下,2023年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有限,但考虑到2023年仍有较强的稳增【zēng】长诉求,预计2023年新增专项债规模在4万亿左【zuǒ】右,并且发行特别国债的紧迫性在上升。
高瑞东预计,2023年发行特别国债的紧迫性上升,规模在1万亿左右。特别国债是由中央财【cái】政统一发行【háng】的特殊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国债余额限额,全【quán】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相关支出,并带有一定财力补助的性质。
由于特别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也不计入地方债务余额,因而并不构成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是地方债务率较高而稳增长需求又较为迫切时的合适选择。如果【guǒ】发行特别国债1万亿,2023年专项债加【jiā】上特别国债的规模将与2022年持平;如果不发行特别国债,则2023年专项债投向基建的部分将比2022年减少6200亿元左右。